入汛以来,我国极端强降雨多发频发,台风接续影响,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形势,多了解一分防汛知识,关键时刻就能多一分安全保障。记者采访了多位防汛救灾领域专家,为大家带来一系列汛期避险安全知识的科普。今天,一起来学习台风知识。
作为最具破坏力的气象灾害之一,台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台风来袭,社会公众与企业需要掌握科学的防范措施。
“台风灾害主要呈现三重典型特征。”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气象灾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杨洋介绍,台风具有眼区、云墙区和螺旋雨带三层结构,不同结构部位会引发不同类型的灾害性天气。其中,云墙区承载着台风最强的破坏力,其内部猛烈的狂风和持续性暴雨构成首要威胁。眼区作为台风中心气流下沉区域,过境时天气会短暂平静,但这往往预示着外围猛烈的眼墙即将逼近。螺旋雨带则从眼区向外延伸,覆盖范围广,能带来大范围、间歇性的强风和暴雨,影响持续时间长,是导致区域性洪涝及城市内涝的重要因素。此外,台风中心极低压与外围强风共同作用,会导致海水异常堆积并涌向岸边,引发破坏性的风暴潮,造成严重的海水倒灌与淹没灾害。
“根据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三重威胁,受台风影响的高危人群主要涉及三类居民。”杨洋介绍,第一类是居住在低洼城区的居民。这类居民易遭受大风、暴雨、内涝复合型灾害。如2024年台风“贝碧嘉”带来的强风暴雨导致大量航班及铁路线路停运,老旧社区和街道积水严重,造成大量居民受困。第二类是居住在山区的居民。这类居民面临暴雨、山洪等地质灾害风险。台风登陆时,其裹挟的强降雨常在山区引发山洪及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永嘉诱发严重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造成29人死亡、3人失踪。第三类是居住在沿海的渔民。他们面临大风、风暴潮、海浪风险链威胁。2023年台风“杜苏芮”导致福建海水养殖设施、海岸防护工程及渔船等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14.6亿元。此外,易受台风影响的高危企业主要包括农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企业、港口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等。
“面对台风带来的严重威胁,个人和企业一定要做好提前防范,尽量减少台风带来的危害。”杨洋说,个人要做好“三步”防范。首先,及时关注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官方媒体账号等权威渠道,密切关注台风强度、移动路径、预警级别等信息以及当地政府发布的应急指令。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轻信或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其次,尽量留在室内。收到台风预警后,尽量不要外出,并做好居家安全准备,如加固门窗,清理阳台、露台、地漏杂物,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倒灌,准备好应急包,应急包中应备好手电筒、备用电池、充电宝、便携收音机、急救药品和必需生活物资等。必要时,听从指挥,提前做好避险转移。居住在危房、工棚、临时建筑、低洼易涝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如山边、河边、边坡和沿海危险地带的居民,要主动配合政府安排,提前转移到安全避难点。
企业方面则需采取五项应对举措。首先要建立健全台风专项应急预案,明确不同预警级别对应的响应流程和责任人,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相关人员熟悉操作规范。其次要始终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及时通知员工并根据情况安排居家办公或停工,明确应急疏散路线,保障值守人员的安全。第三,做好隐患排查与加固设备工作。包括及时清理排水系统,对厂房、设备、广告牌等进行加固,转移或固定露天物资,同时妥善保管危险化学品。第四,企业还应做好数据与资产保护工作,及时备份重要数据,转移关键设备和文件以降低损失风险。最后,要做好沟通协调,提前向客户、供应商告知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步储备沙袋、水泵、应急照明灯等救援物资,确保应急保障到位。